尚明,原名王登云,岗王乡济渎池村人。王飞霄之三弟。1915年生。卢沟桥事变后,抗日的烽火点燃了中华大地,在商丘中学读书的王登云,从《社会发展史》、《经济思想史》等著作中,吸取了进步的思想,在国难当头,于1938年初毅然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曾在中央青委做干部工作,后又到青年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业后,又到中央研究院(后改为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尚明调到中共中央财政部、经济部受命从事货币银行方面的工作,从此和金融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尚明随张闻天到陕北、晋西北作农村调查。1945年调陕甘宁边区财政厅任秘书。1945年秋到晋察冀边区,曾任晋察冀边区银行研究室主任、业务部长、华北银行处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兼天津中国银行总经理。1950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管理局局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等职务。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通晓国内外金融业务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加之才华洋溢,尚明被称为“人行”的三大才子之一。而熟悉他的同志都知道,虽然有此声誉,但他的为人却从不恃才傲物,相反地,他一向是朴实无华、待人谦虚有理,崇尚知识,相信真理。
不幸的是,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尚明也遭受到了打击,被加上了莫须有的“反党”罪名,从1959年5月起,下放到山东、内蒙等地劳动多年,其间亦曾调回总行从事研究工作。1972年,尚明的问题获得昭雪,回总行任计划局长。“四人帮”垮台后,他才蒙获重用,1980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党组成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1986年改任总行特邀顾问,并担任第七界全国政协委员。
在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尚明同志积极从事人民金融事业的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将来人民币发行的方针与步骤》、《关于接管官僚资本主义银行和建立人民币的金融体系方案》、参与制定了《私营银钱行业管理》、《管理外汇、外币条例》、《管理金银条例》,为创建新中国货币银行管理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尚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在繁忙的实际工作中,他亲自起草了许多文件、报告、总结、条例,同时,继续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工作。他为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院校合编的教材《货币信用教程》,编写了《肃清外币、金银,建立人民币的统一市场》、《信用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作用》等文章。还在中央党校、新华社、报社等单位作过《发行人民币的历史和当前政策》的报告。他在从制定银行政策,到改善银行经营管理;从组织建立健全银行组织机构,到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建立健全金融制度等方面,都有诸多建树,成就斐然。
尚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后,一方面领导他所主管的司、局的工作,同时开展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领域:一是关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二是关于我国对外金融关系问题;三是关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问题。
尚明在担任副行长职务期间,曾经主管人行外事局和外汇管理局。由于他从四十年代末期起,即主持过 我国银行的对外业务,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修养有素,在改革和对外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他曾多次率团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年会,主持了我国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的谈判,制定了我国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和亚太中央银行理事会的方针。多年来,国际银行界对尚明同志已非常熟悉。曾去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出席非洲开发银行年会,赴美国华盛顿、纽约、迪特率、洛杉矶、旧金山参加中美金融研讨会。对于尚明学识之渊博,思想之敏锐,风度之得体,与之接触的外国人士无不折服。
解放后,我国的保险事业几经波折。尚明担任保险公司董事长期间,正是我国保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国内保险的辐射面由城市推向农村,覆盖率逐渐提高。国内外保险由一般的险种发展到尖端技术和行业的保险。我国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分保险关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特别是尚明同志作为我国保险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促进保险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认为,保险公司成立后,保险工作几起几落,固然有许多其他原因,但没有科学的保险理论基础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他以极大的热情促进了保险理论的建设工作。
退居二线后,尚明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近年来,他主编了几十万字的巨著《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几十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前进中的金融事业》,以及一些重要的专著。作为金融领域的著名学者,他被载入《世界金融名人词典》。
编辑:乔传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