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河南政府网 商丘政府网
信息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政府办秘书科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6-03-21 12:54:34

 柘城县十四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十九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318日在柘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柘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路  标

 

IMG_1208 - 副本.JPG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5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亿元,增长13.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6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6%

(一)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支持工业企业稳定生产、扩大规模、技术升级、拓宽市场,保持了工业经济稳定向好趋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00亿元,增长20%。全县工业用电量完成3.1亿千瓦时,增长5.7%,增速居全市第2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粗颗粒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并成功打进国际市场,金刚石制品由7大类140多个品种增加到8大类150多个品种,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华商药业、双鹤药业新上了原料药生产线,实现了由化工企业向医药制造企业的转化,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按照去产能的政策要求,对长期停产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3家企业已经成功退出,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二是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8%,较上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柘城上线企业54家,累计交易额突破 1400万元;引进阿里巴巴、互想商城、上海朵妍等电商企业40多家,建成了516个村级服务站,电子商务发展受到了《人民日报》等36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在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县域电商峰会上我县作了经验交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了2.3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工作进展顺利,引进组建了黄淮村镇银行;县政府设立了工业企业应急还贷周转金,县发投公司、恒昌担保积极发挥融资、担保作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三是产业承载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区西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金刚石微粉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认证,行政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东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纵两横”的路网建设和9.3公里的污水管网正在加紧推进,20万平方米的丹阳小区已经建成,丹凤佳苑、任庄郑堂安置社区主体完工。宏一光电科技、鑫源钻石科技、汇凯玻璃制品、丹阳电子科技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先后落地,500亩的中原生态皮制品产业园正在积极筹建。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由1.55平方公里调整到2.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0.83平方公里,吸纳就业1.1万余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亿元。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在全市四次观摩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二)城乡建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规划编制逐步完善。《柘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完成,编制了特色商业区规划、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做好了地形图测绘工作。二是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大北环于201611日正式通车,完成了S326S214柘城段改建工程和S206商柘公路大修工程,高标准改造提升了全长57公里的内外环公路,做好了春水路、黄山路、中原大街、上海路等9条城区主要道路的修补。修建污水管网7.2公里,完成弱电线路入地8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3500余户。实施浦东路、淮海路等9条道路亮化工程,维修路灯29600多盏次。实施广州路、珠海路、振兴路、大北环西段、北海路西段等10余条道路绿化升级,新增绿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复核。新建、扩建110千伏城南变电站、110千伏岗王变电站,完成了总投资4033万元的配网工程建设任务,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禹亳铁路柘城段改建方案已经确定,境内20公里的涡河航运开挖治理全部完成,500吨级船闸已经竣工验收,柘城人民通江达海的梦想得以实现。大力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积极做好土地整理、征收、报批和供应工作,基本保障了发展用地需求。三是城市管理实现突破。开展城区和农村公路两侧“双违”集中治理,累计拆除“双违”面积2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新增“双违”零发生、存量“双违”负增长。开展三轮车、电动四轮车集中整治,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开展户外广告、门头牌匾集中整治,黄山路、春水路、迎宾大道和上海路等8条道路上的广告、牌匾得到了更换更新。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新增120辆出租车,投放100辆绿色电动公交车,开通了6条公交线路,实现了居民出行方式的历史性改变。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设备正在安装和调试,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迈出新步伐。四是村镇建设有序推进。城关镇获评2015年度全省百强乡镇,成为全市唯一入选乡镇。张桥乡实现撤乡建镇。持续推进“美丽柘城·整洁村镇”活动,完成了395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占全县行政村的80%以上,我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

(三)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是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县粮食总产突破75万吨,较上年增产6.8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我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10万亩,累计建成40万亩,我县被评为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县。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形成了以慈圣无公害三樱椒、远襄韭菜、陈青集大蒜、牛城药材种植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推动奶牛、生猪、家禽、肉牛肉羊集群发展,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21个,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河南省现代农业生产畜牧产业项目县,被确定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建设项目县。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1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4家、家庭农场135家,新型职业农民600人,我县被评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柘城“胡芹”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商丘市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农业基础建设加强。疏挖治理马头沟、小洪河等5条沟河49公里,改善除涝面积14.5万亩,引水补源面积7.4万亩,受益人口7.4万人,我县首次获得全省农业战线最高奖“红旗渠精神杯”。实施涉及4个乡镇57个行政村的农田机井通电项目,受益农田11.97万亩。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作物机收率达到90%以上。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两年来累计投资2.8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43公里,维修、改建桥梁82座,农村公路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一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稳妥推进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责机构整合,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基本完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做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二是“双创”工作全面加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双创”平台,郑州大学超硬材料科技创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电商产业园被评为全省十佳创业创新示范园。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厚德钻石科技、祥泰磨料磨具、中牛集团3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累计达到13家;中盛动物药业、厚德钻石科技建成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累计达到8家。我县被确定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县。成功承办了中国超硬材料高层论坛,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提高了柘城全国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知名度。三是开放招商取得实效。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全年洽谈对接项目53个,其中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6.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贸易2300万美元,增长13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县10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其中1个省管重点项目、15个市管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1%129%,投资完成比例位居全市前列。

(五)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民生保障切实加强。认真办好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和县定十件实事,民生支出完成29.04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1.4%。完成了49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2.84万人实现脱贫。推进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724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00人。积极做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各项社保资金10.2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加强低保救助,实行自动退出、分类保障机制,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亿元。开工建设了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成了惠济、胡襄敬老院和32所农村幸福院。建设保障房2145套,改造农村危房4235户。解决了17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现场会上,我县代表河南省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做法。二是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5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5所。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县政协合唱团荣获第二届中国黄河大合唱艺术节“中流砥柱”杯和河南省“大河风”合唱比赛豫东赛区第一名;柘城故城遗址勘察和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了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实施了6所乡镇卫生院、4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县人民医院新城分院基本建成,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同志荣获世界卫生战线最高荣誉第45届南丁格尔奖。计划生育“国优县”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提升。抓好基本农田异地补划、土地整治和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加强耕地保护,我县已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是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拆改4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789辆,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实施清洁河流行动计划,余河坡污水截流工程进展顺利,加强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100%。加大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力度,彻底取缔62家农村塑料颗粒厂,关停和拆除重污染小企业17家,完成了2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减排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成植树210万株、造林2.6万亩、森林抚育1.78万亩,我县被推荐为河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强力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春雷行动”,困扰我县38年历史的这一顽疾基本得到遏制。四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四项基层基础制度,依法做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全面抓好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稳定,进京非访、越级上访控制指标居全市前列。建成了22个乡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技防监控平台建设,在城区安装了8000多个监控探头,全县99%的行政村安装了技防设施,形成了覆盖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技防网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好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我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依法行政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和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5项、保留130项,县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全部编制完成并逐步公开,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解决“四风”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一年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武装、金融、税务、工商、质监、武警、消防、供电、烟草、气象、盐务、邮政、通信、石化部门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文联、科协、计生协、关工委、老龄委、老体委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人事编制、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房屋征收、公路养护、粮食、物流、市场、供销、物价、保险、体育、地震、史志和档案等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柘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主动应对困难挑战,锐意深化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6亿元,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5亿元,年均增长15.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6亿元,是2010年的近4倍,年均增长31.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4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9倍,年均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年均增长14.5%。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834.9739.55,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一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金刚石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优势明显,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50%。传统商贸业繁荣活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增长,我县获评全国产粮大县,先后六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职能转变,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承接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财税金融体制、农村综合体制、商事制度等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星级产业集聚区,获批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五年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65亿元,年均增长8%,引进落地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修编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2万。荣获河南省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和省级双拥模范县,容湖生态公园、千树园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AA级旅游景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被评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节能减排圆满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省领先。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达到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899元和8574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68.5%96%。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保障标准持续提高。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宋静荣获南丁格尔奖。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74公里,解决5.89万农户“低电压”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1.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52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9.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群众福祉显著提高!

经过五年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较差、发展总量偏小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还没有根本改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多;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繁重;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愿为、不会为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努力让人民满意!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社会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机遇难得,抓住用好,就能实现跨越赶超;挑战客观存在,应对得当,就能转化为新的契机。我们必须用新的发展思路引领发展行动,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既要增强机遇意识、攻坚意识,又要增强危机意识、紧迫意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把柘城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抓好“五项建设”,着力推进“四化同步”,着力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打造“四个柘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二是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三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度融入中原经济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长江经济带,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形成新一轮开放发展格局。四是城乡建设再筑新优势。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5万,城镇化率突破50%,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禹亳铁路柘城段建成通车,阳新高速柘城段开工建设,涡河实现通航,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完成。形成柘城新一轮发展的产业、生态、区位和环境新优势。五是民生共享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柘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县百万人民的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柘城一定能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柘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6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环保、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建管水平。一是提升城乡规划水平。牢固树立紧凑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强化规划意识,加强规划编制。抓好与省市部门的对接,尽快完成《柘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报批和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的评审,编制完成市场物流园区规划,启动容北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千树园与容湖旅游规划,做好绿地系统规划、水系规划和燃气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严格规划管理,强化执法监察,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力度,打通断头路,实现“微循环”。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完成学苑路、丹阳大道11公里的供水管网、大北环9.3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建设城市垃圾中转站及公厕10座。积极引进供热供暖项目,抓好学苑路、上海北路等4条道路3.5公里的燃气管网铺设,进一步提高燃气入户率。加大城区绿化设施修复力度,完成丹阳大道绿化,抓好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工作。改造提升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改造幸福西街鸡鱼市场、工贸市场等5个市场。建成消防站和气象站。积极稳妥推进杨庄社区等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抓好土地报批和供应工作,加快实施慈圣、远襄、惠济三个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既要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又要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打击违法、拆除在建,杜绝新增、清理遗留,力度不减、长效治理”的要求,持续整治违章建筑,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巩固和扩大“双违”整治成果,确保存量负增长、新增零发生持续抓好广告牌匾和三轮车电动四轮车综合治理,开展城区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建筑材料乱堆等“五乱”治理,规范城市秩序,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建立城区垃圾收集清运制度,基本实现建成区垃圾收集清运全覆盖,提高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水平。加快建成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资源,搞好对接,尽快做好硬件设备的组装和调试,力争上半年投入运行。四是提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每年重点打造12个卫星城镇的要求,培育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农业重镇、商贸旺镇,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今年要组建一支垃圾清运队伍,建成一座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一个集贸市场,打造一条管理规范的商业街。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积极开展达标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每个乡镇要建成达标村、示范村10个以上,力争达标村、示范村占全县行政村的50%以上。

(二)壮大工业经济,增强发展实力一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巩固微粉优势、做强单晶品牌、补齐制品短板、引进配套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知名品牌,做强全国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华润双鹤、美兰生物、华商药业等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开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向终端药品、先进药品以及保健药品拓展。巩固提升皮革优势,通过引入品牌企业,努力向皮衣、皮鞋、箱包等下游产品拓展,力争有3家以上相关企业落户中原生态皮制品产业园。二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认真落实国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职工社会保险缴付比例、电价等政策,继续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企业贷款中的不合理收费及绑定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降低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电力等成本。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持续做好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倾斜。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用好工业企业还贷应急周转金,开展多层次银企对接,建立完善银行对企业抽贷报告制度,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制定并落实鼓励企业挂牌上市的政策措施,争取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对没有市场、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企业,继续实施市场出清。三是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保护,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等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力争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中心,力争再建成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实施信息化改造,提高工业经济信息化水平。健全培育、发展、申报和保护机制,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名品,集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投资4亿元,加强产业集聚区东区道路、绿化、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成配送、仓储加工、展示交易、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宏一光电科技、汇凯玻璃制品、美兰生物科技、鼎煊钻石科技、双赢金刚石、鑫源钻石科技等在建项目,确保今年全部达产;开工建设丹阳电子科技、光伏科技、益华动物药业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2016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0亿元。

(三)提升三产水平,增添发展活力。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奥斯卡影视城、娱乐美食城等项目,大力引进餐饮、服装、文化、休闲娱乐等知名品牌企业。同时,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和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养老家居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邮乐网、云书网、互想商城等电商企业的合作,继续实施村淘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再建成100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和帮助我县企业和本地产品进入阿里巴巴产业带、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新增上线企业20家、上线产品50个。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投资2.5亿元,加快建设市场物流园区,重点抓好“两纵两横”路网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争万洋建材市场等4个项目落户市场物流园区。通过23年的努力,把市场物流园区建成集运输配送、现代仓储、货物分拨、多式联运、包装加工、展览展销等功能于一体,引领我县现代物流业聚合发展的产业高地。

(四)优化农业结构,稳固发展基础。一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抓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和小农水重点县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新建高标准粮田10万亩以上。加强道路、电网、水系、林网等公共设施维护管理,保障高标准粮田长久发挥效益。二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集群,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畜牧产业,新建、改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0个,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争取全省肉牛扩群增量发展项目县、全省生猪良种补贴试点县。加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和“三品”产地认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三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仲裁体系,提高土地流转规范化水平,着力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其他经济合作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30家。提升农机服务现代农业水平,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千瓦。扩大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民减负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五)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抓手,今年初步安排重点项目91个,计划完成投资91.1亿元,集中力量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路通达能力;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全长12.88公里的南二环。积极向上争取开工建设禹亳铁路柘城段,配合做好涡河航运的通航。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投资7461万元,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挖治理小洪河、四清沟19.8公里;投资2400万元,抓好涉及张桥16个行政村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完成蒋河、古黄河治理52.8公里,巩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成果。积极配合做好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同时,采取联审联批、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部门联动配合等措施,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积极创造条件,按时开工建设。围绕我县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全省盘子。二是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住房、汽车消费,增强对消费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通信、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引导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消费,健全便民、安全、快捷的商业网络,发展信贷消费、网上购物、租赁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促进假日和节庆消费。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三是扩大房地产需求。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农民进城购房、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等政策,提振住房消费需求。落实棚户区货币化安置政策,提高棚户区货币化安置率,通过消化存量商品房安置棚改居民。完善农民进城购房政策,对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政府实施补贴。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激活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业创新。一是持续深化各项改革。重点推动“放、管、服”行政体制改革,再精简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稳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确保年底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二是大力实施开放招商。立足我县产业和资源优势,围绕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医药制造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招商重点区域,盯住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和品牌项目,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亲情招商、驻点招商,积极依托商会、协会招商,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基地型、龙头型、高端型大项目。积极组织参加上海第三届国际磨料磨具磨削行业展览会,切实办好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皮革皮具产业、手机配件产业、医药产业县情推介会,确保取得实效。今年力争引进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三是强力推动创业创新。坚持以众智促创新、以众包促改革、以众扶促创业、以众筹促融资,出台政策措施,设立扶持基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发专利技术,推动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策源地。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电子商务为牵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新兴业态,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

(七)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快改造、拆除不达标燃煤锅炉,年内完成34台拆改任务。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全面治理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积极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和城区噪音综合整治。实施碧水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古黄河、余河坡污水截流,建成苦咸水淡化工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善提升道路绿化422公里、河渠绿化176公里、农田林网53万亩,重点抓好商周高速公路柘城段绿化,确保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年完成造林2.5万亩以上、森林抚育1万亩,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探索建立固废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等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农业废弃物资利用水平。三是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围绕主要减排任务的宏观把控,强化年度目标管理,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对环境污染行为坚决“顶格”处罚,让损害环境者依法付出代价。

(八)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夯实财政保障基础。牢固树立厉行节约思想,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坚持培植新兴税源与挖掘现有潜力并举,加大协税护税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完善落实部门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审批制度,从严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抓住省政府设立新型城镇化、先进制造业等股权引导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机遇,积极争取各项基金化改革资金支持。继续整合上级扶持项目,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突破7亿元。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确保黄淮村镇银行上半年开业运营。二是着力改善保障民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知识技能扶贫、产业带动扶贫、财政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安居工程扶贫、电商发展扶贫等举措,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进程,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实施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将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统筹抓好城乡低保、五保和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切实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加大以公办幼儿园为主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体育健身工程,组织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百戏进百乡”、农村文化演出活动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实施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覆盖工程,抓好10个乡镇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故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落实县级文物保护人员待遇,加强文物保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重视和支持共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关心老龄、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人民武装、人民防空、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粮食、供销、盐业、通信、保险、地震、史志、档案等项工作。四是切实创新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大疑难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继续强化人民调解,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加大银行不良资产盘活力度,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社会危机管理,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2016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惠民实事工程:一是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完成3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实现2.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再建设农村公路162公里、桥梁32座。三是实施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解决6.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新修闽江路、湘江路、长春路、渭水路、沙河路等城市道路10条,改造、打通康乐街、海宁路、淮海西路、大连北路等城市道路10条,新建、改造丹阳大道桥、郭口桥、未来大道桥、长青桥4座城区桥梁。五是实施绿地公园建设工程,新建北海路植物园、王沃楼绿地等绿地公园6个。六是筹资2000万元,对农民和其他购房对象购买县城普通商品住房实施补贴。七是再新上40辆公交车辆和400辆公共自行车,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至少4个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停车场。八是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农村薄弱学校44所,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5所。九是建成小吴、梁庄、起台、铁关4所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开工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是建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申桥、老王集敬老院。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倍加珍惜并牢牢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凝聚加快发展的智慧力量,勤政廉政,永不懈怠,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大力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强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营造全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用法,行政执法人员要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行政的能力。完善办事规则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行政执法纠错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政府职权。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

(二)强化为民服务。完善决策程序,重大行政决策由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落实决策跟踪反馈、决策监督,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忠实履行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职责,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决策实施,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决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落实政策不走样,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三)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双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从严治政,正风肃纪,加快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整治顶风违纪行为,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改进提升督查督办工作,有效开展重大部署、重点项目、民生工程跟踪督查、挂牌督办,下决心打通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和“最先最后一公里”。完善科学绩效考评体系,对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影响工作、贻误发展的坚决惩处!

(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规政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各项规定,推动监察和审计全覆盖,强化巡查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交易等各项制度,扎牢制度笼子,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新起点,面对人民新期待,应对经济新常态,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编辑:赵丹

 

         
版权所有:柘城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电话:0370-6021716
网站标识码:4114240001 网站备案:豫ICP备15021526号-1 豫公网安备 411424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