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河南政府网 商丘政府网
信息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者: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1-04 20:28:39

柘城县十三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十九

 

 

     

——2011221日在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连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就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自信、包容、拼搏、和谐”的柘城精神,突出工作重点,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4.9亿元,增长13.2%。境内收入35616万元,增长3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66万元,增长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7亿元,增长26.7%;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增长2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8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363元,增长14.4%。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工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投入资金16亿元,加快北海路、大连路、广州路、学苑路、迎宾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一大一美”; 投入资金6.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61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23.5万平方米;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累计达到98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3个,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税收1.2亿元,安排就业2.1万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示范性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增效明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累计达到63家,其中白师傅清真食品、中牛集团、金鑫轴承、新源超硬、华商药业等15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增长31.9%;实现利润5.3亿元,增长44%;工业用电量突破9000万千瓦时。
——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我县城市发展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新城建设全面启动。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实施了路网加密工程,学苑路、淮海路和长江一路、长江二路、长江三路等已经建成,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功能更为完善。投入资金7.5亿元,实施了未来大道、迎宾大道等道路和主要节点的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了和谐大街、学府大道。铺设供水管网38公里、污水收集管网43公里、弱电管网27公里。管道天然气工程已通气点火,铺设天然气管网18公里。实施城市照明工程,城市道路亮化率达到98%以上。新建垃圾中转站16座、公厕20座。“两园”建设大见成效。容湖生态公园被授予省级风景名胜园区,千树园尚木广场、主题雕塑、岁寒三友园等景点和专业园区已经建成,栽植各类景观及乡土树木136种、1.8万棵。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已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城市品牌。年轮塔、白瓷塔和规划展览馆等柘城标志性建筑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新加坡国际花园、金沙花园等住宅小区投入使用,华景雅苑、蓝湾国际等项目建设加快,兆凯花园、春天百合等商住小区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290万平方米、竣工160万平方米。“三城”创建实现突破。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绿化覆盖率达到35.5%。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深化环卫作业、绿化管护体制改革,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查私搭乱建行为,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着重抓好粮食生产,扩大优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7年实现增产,总产量突破14亿斤,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优化农业结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规模化种植小区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林业生态建设效果显著。加大城乡绿化力度,营造林5.54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建设标准高、质量高,受到国家、省林业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我县代表商丘市和河南省迎接了国家林业部的检查,并再次被确定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治理洮河、永安沟、余河坡等河道46.9公里,疏挖斗农沟86条,新建桥涵130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5万亩,获得了全市“红旗渠精神杯”奖。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新修县乡道路34公里和村级公路60公里。1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了5.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四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清洁家园行动相结合,突出“五乱”治理,搞好综合整治,重点抓好了2个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村和20个县级示范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受到省、市的肯定和表扬。
——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县124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占年计划的109%。其中18个市管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占年计划的162%,投资进度连续10个月居全市第一位,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年洽谈对接项目216个,合同金额10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0.7亿元,其中新落地产业集聚区的工业项目到位资金5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德兴纺织、力量新材料、天方药业、惠丰金刚石、海乐电子、恒生药业等项目均超3亿元。我县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工作切实加强。集中财力办好了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29亿元。全县新增就业人员77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62人,其中“4050”人员12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劳务输出25.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近30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覆盖面和最高支付限额大幅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人均150元,参合率达到98%。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救助,发放城乡低保金5466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廉租住房1100套、在建900套,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县一高西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了新城小学,扩建了县一实小;改造农村中小学校53所,改造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实施了慈圣、惠济、洪恩、牛城4个乡镇卫生院改造,中医院北关院区综合病房楼和投资80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即将投入使用。建成了申桥、伯岗、老王集、安平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有线电视已覆盖13个乡镇312个行政村。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确保了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占补平衡。统计、民族、宗教、农机、编制、旅游、物价、体育、人防、外事侨务、国防动员、老龄和残疾人、史志编纂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金融、烟草、邮政、通讯、工商、盐业、保险、气象、质量等部门也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网络,深入开展烟花爆竹、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建筑、消防、压力容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认真开展争创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和千名干部逐村行活动,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警务进农村,健全农村技防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坚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加强与群众团体和各届人士的沟通,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8件、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满意率100%。加强公务员管理和培训,加大政务督查力度,政务水平、机关效能有了较大提升。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政府工作制度,依法行政更为规范。按照上级要求,推进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发展环境更加宽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勤政廉政建设切实加强。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胜利实现。全县生产总值由39.6亿元增加到104.9亿元,年均增长2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5400万元增加到16166万元,年均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7亿元增加到18.4亿元,年均增长4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3.3亿元增加到76.7亿元,年均增长41.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8亿元增加到60.6亿元,年均增长4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8亿元增加到32亿元,年均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68元增加到11808元,年均增长23.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50元增加到4363元,年均增长16.3%。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林业生态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等国家和省级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柘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柘城走出低谷、跨越发展的五年,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弱县向工业快县、小城镇向区域性中心城市、民生小县向民生大县的“四大”转变。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相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百万柘城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柘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在柘城创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柘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突出,大企业、大项目不够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部门和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工作总体要求及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既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柘城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二五”的工作,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难得机遇;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推进粮食核心主产区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河南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面临难得机遇;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产业提升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有利于内在动力不断释放;全县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干部群众创业潜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圆满完成。
 站在新起点,展望“十二五”,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是:经济总量质量明显提升。工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格局,经济总量、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 %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三化”发展格局明显优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改革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卓有成效。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和谐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文化更加繁荣,社会事业更加进步,民主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有效,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十二五”时期总体发展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全县人民务必更加提振精神、凝心聚智,克难攻坚、奋发有为,为“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三化”协调发展,继续按照“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战略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新产、新城、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做强工业经济,持续巩固“三农”基础,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构建和谐柘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凝心聚智、奋力拼搏,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排头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境内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7%。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即牢固树立总量意识,狠抓招商引资,大上快上项目,做大产业规模,着力扩张总量,壮大综合实力;牢固树立速度意识,坚持能快则快,快步前进,奋力追赶,以强劲快速发展之势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乘机而为、顺势而上,加快发展;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更加做到“四个注重”,即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努力提高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着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民本化进程,着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金、环境、土地、人才、管理等要素运作,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把扩大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着力以大招商、招大商促进大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六大重点”,即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长江新城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六大重点”,努力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民生工作、物流大县、发展环境、招商引资、生态建设、平安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按照上述要求,今年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集聚,壮大工业实力。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把2011年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遵循“产城互动、集约发展”的建设理念,围绕“四高一低一无”的目标,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实施“四大”计划:一是大力实施“筑巢计划”,加快学苑路西伸、长江一路、长江二路、长江三路和上海路北伸工程建设,力争新修10条道路,年内实现通车总里程100公里;着重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新建标准化厂房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2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实施“壮骨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完善信贷担保机制,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大力扶持中牛集团、华商药业、白师傅清真食品、财通制衣、金鑫轴承、深安电子等20家骨干企业,使其做大做强,力争每个企业新扩建投资不低于500万元,实现产值增加50%。三是大力实施“栋梁计划”,着力加快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促使海乐电子、力量新材料、德兴纺织、恒生药业、韶华药业等新建企业尽快投产,全力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力争年内培育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的企业1家、5亿元的企业3家、3亿元的企业6家。四是大力实施“秋实计划”,着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纳税能力,力争形成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0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0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惠丰金刚石制品、新源超硬材料、力量新材料等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向产业链两端双向延伸,打造国内知名的超硬材料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加工业,培育壮大德兴纺织、财通制衣、双丰制衣、顺丰制衣、永利服饰等企业,力争新上纺织服装加工企业10家,形成涵盖纺纱、织布、印染、面料、服装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打造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服装加工基地。着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辣椒精深加工,新上3家辣椒深加工企业,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辣椒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皮革产业,促进由皮革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培育发展医药制品产业,搞好产品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提高生物工程药物的开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改进企业生产工艺,促进清洁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带动战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突出新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长江新城建设。按照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围绕“两园五带五走廊十大节点十大地标”,着力建设4平方公里核心区,确保长江新城建设年底大见成效。“两园”,即着力抓好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建设,打造两张独具特色的柘城名片;“五带”,即着力抓好未来大道、迎宾大道、如意路、学苑路和长江二路主干道建设。“五走廊”,即着力抓好古黄河、余河坡、小沙河、商淮运河和惠济河景观走廊建设;“十大节点”,即着力抓好上海路与学苑路、迎宾大道与学苑路、未来大道与迎宾大道、淮海路与未来大道、和谐大街与未来大道、工业路与学苑路等10个道路交汇点建设;“十大地标”,即着力抓好年轮塔、白瓷塔、规划展览馆、城市建设展览馆、城市主体雕塑、长江新城雕塑、锦鸡台、容湖高楼群、内环大厦等柘城标志性建筑建设。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加快城关、梁庄、邵园、牛城“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年内“城中村”改造任务累计完成70%以上。继续抓好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金沙国际、华景雅苑、江南花园、兆凯家园、春天百合、蓝湾国际、和谐大街、月亮湾二期等10万平方米以上商住小区建设。着力抓好“三城”创建。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国家级园林城和国家级卫生城为目标,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强化综合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加快春水路西伸、学府大道、学苑路双伸、淮海路等道路建设,做到供排水、绿化、亮化、供电、公厕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筹建县第三自来水厂,力争城区供水主管网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城市天然气工程建设,力争已建成住宅小区的燃气入户率达到80%以上。加快建设容湖生态公园,年内完成白瓷塔等景观建筑和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千树园,实施“万棵大树进园”和认建认养工程,完善建设好30个树木专业园区,完成年轮塔等景观建筑和余河坡景观走廊建设,建成全省一流的树文化博览园。狠抓园林绿化工程,切实抓好新修道路绿化和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工作,力争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树立城市文明意识,加强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强力治理私搭乱建行为。实行城市管理大联动,逐步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发展一条精品主街道、建设一块精品绿地、培育一个专业市场、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道路闭合圈、打造一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目标,加快建设3个示范乡镇、9个试点乡镇,力争年内3个以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超过1万人。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实施示范带动,重点抓好40个新农村示范点,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突出惠农富农,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农业科技入户、标准良田建设等工程,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抓好一批千亩方和万亩方,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等高产创建措施,全力打好春季抗旱浇麦攻坚战,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亿斤以上,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的地位,持续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大动脉五大支流六大现代灌区十七大网络”建设,继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大动脉”,即李滩东干渠、西干渠、商淮运河和陈起干渠;“五大支流”,即涡河、惠济河、蒋河、太平沟、永安沟;“六大现代灌区”,即詹庄灌区、楚庄灌区、李寨灌区、李滩东灌区、李滩西灌区、涡河灌区;“十七大网络”,即胡襄、起台、远襄等17个农业乡镇的灌排网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完成4万亩的土地治理任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搞好公路、危桥养护维修。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壮大辣椒大市场、白师傅清真食品、春海集团、平安面业等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加强辣椒无公害种植小区建设,大力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服务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辣椒特色产业。积极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加快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以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着重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农田林网、廊道绿化、村镇绿化、防护林带等工程,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争创国家级林业生态县。
(四)突出做大做强,打造物流大县。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加强大型货运场站、货运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成1—2个具有仓储、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交通物流,打造运输强县和物流大县。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资物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加快发展农资物流。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成县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推进金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物流领域延伸和渗透,建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配套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健全市场体系,抓好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商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发展麦草画、泥人李、豫东琴书、孟氏仿古等民间工艺,壮大县说唱团等3个专业文艺团体,提升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景区品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升级。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
(五)突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认真做好立项争资。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精心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着力承接产业转移。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企业,突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配套,坚持招大引强、招商选资,大力开展以商招商、能人招商、亲情招商、驻点招商、线式招商,完善重大项目奖励制度,严格招商引资奖惩制度,调动广大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着力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年内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以上,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走在全市的前列。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初步安排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127亿元。继续实行“五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和项目公示、序时进度、立体督查、考核激励等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六)突出收支保障,狠抓财税金融。着力抓好财源建设。精心培植财源,坚持招商纳财、工业生财、园区聚财,加大税收大户服务力度,夯实财源基础,优化财源结构,壮大财政实力。积极开发建设城市主要节点,新建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楼宇和楼宇群,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强财税协作,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投资评审制度,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及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构建公共财政。加大对基础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健全融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加强调度考核,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组织项目推介会、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
(七)突出优化环境,破解瓶颈制约。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政策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增强吸引力。全面清理收费项目,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行为,健全投诉受理机制,确保招商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百名干部联系百家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着力破解用地瓶颈。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途径,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城乡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整合注入国有资源、资本、资产、资金,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入担保领域。重点抓好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融资公司和恒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融资规模达到20亿元。
(八)突出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增加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年内新增就业1万人。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民工7万人次。在做好劳务输出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工程,参保率达到90%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加大对城乡低保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及时发放城乡低保金。继续加强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力争集中供养率达到55%以上。加快惠民小区建设,做好百惠家园廉租住房的入住工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实现7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事业,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生活救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争取国家学前教育试点工程项目,力争每乡镇建成一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建校舍1.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新城高中、县第三初中和新城幼儿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县职业教育中心,加快县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多层次、专业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和县中医院北关院区综合病房楼建设,筹建长江新城医院、县人民医院新城分院,建设长江新城六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和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升级改造步伐,争取年底实现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进一步做好统计、物价、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气象、烟草、盐业、邮政、史志、档案等工作。着力建设平安柘城。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加大烟花爆竹、建筑、消防、交通运输、压力容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加大追究力度,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千名干部逐村行”和大走访活动,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争创全省信访“四无”县。落实“一村一干一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技防设施和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为大、民生为先、责任为天。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务必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运作力。
坚持为民执政。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富民强县的重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谋划改革发展、实施项目建设一定要使人民群众成为现实受益者,树立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保障、就医、上学、饮水、住房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做到创业富民、就业安民、保障惠民、实事利民。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事水平。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咨询制度及决策责任制度,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审慎决策,使各项政策、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
坚持高效施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突出运作,狠抓落实,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强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争当人展满意的公务员。
坚持从严治政。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合法权益。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实效取信于民。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加强自身修养,端正人格品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为政清廉的公仆形象。
各位代表!更高的目标催人奋进,人民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与时俱进创伟业,为建设柘城百万人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编辑:赵丹)

 

         
版权所有:柘城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电话:0370-6021716
网站标识码:4114240001 网站备案:豫ICP备15021526号-1 豫公网安备 411424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