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河南政府网 商丘政府网
信息公开
 
媒体关注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商丘日报)荣堂村的振兴之路
文章来源: 商丘日报 发布者:刘冠希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8-06-28 08:42:51

荣堂村的振兴之路1.jpg

荣堂村村史馆

荣堂村的振兴之路2.jpg

党员服务队为村民义务劳动

荣堂村的振兴之路3.jpg

村民在扶贫车间务工

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的战役中,成千上万个曾经积贫积弱的村落甩掉贫困的帽子,昂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些贫困村,脱贫后有没有持续致富的能力,村民有没有旺盛的发展劲头和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致富态度,是令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柘城县惠济乡荣堂村。

荣堂村的发展现状,就是广大豫东地区贫困村脱贫振兴的一个缩影。

村史馆展现发展峥嵘路

荣堂村村史馆,是商丘市第一个在原民居院落上建起的村史馆。村史馆所在的民居,就是豫东农村建筑的一个缩影。

这个民居,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小瓦蓝砖的堂屋、东屋和西屋,屋前有砖雕彩绘,堂屋大门两侧是彩绘的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进门楼西墙上,挂着一个木质标牌,上面简要介绍了荣堂村的历史。荣堂村由荣堂、刘楼、黄堂三个自然村组成,村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在三间堂屋和东三间、西三间偏房里,陈列着荣堂村农耕文明的老物件。诸如犁子、纺车、方桌、锄头、铡刀、煤油灯、老电视、独轮推车、锯、磨盘……这林林总总的老物件,是荣堂村发展的见证,也是豫东地区农耕文明时期发展的见证。

在西偏房还挂着一幅荣堂村现状图,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文明、和谐、发展的新荣堂。

这个村史馆,从进入院子,到每间房子里参观,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豫东农村厚重的文明。在堂屋东间房子里,还陈列着一张老式木床。床四周雕刻着精致的图形,我们豫东地区的农村,并不仅仅追求实用,还追求赏心悦目,就是一睡觉用的床,在四边上都雕刻上那么精细的图形!

据惠济乡乡长董刘杰介绍,柘城县委书记梁辉曾要求有条件的村子要建村史馆。他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今年三月,在一次迎接检查过程中,他走到这个院落,隔着门缝往里一看,是个破败的院子,几个房子都出现了塌陷,但院子和房屋整体完好,是典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豫东民居。这个院子本身就是村史的一部分啊!董刘杰立即着手了解情况,原来,这座院子的主人王亮多年前已经移居县城,这个院子基本上废弃了。董刘杰立即布置,对该院落进行了整修,建成荣堂村村史馆。

据荣堂村村民介绍,修房顶的时候,找的师傅,都六七十岁了。现在的年轻建筑工,曾经流传在豫东地区的那种垒屋脊、雕砖刻、绘门头技艺,都不会了。

村史馆里的上百件老物件,都是村民踊跃捐献的。其中,70多岁的村民张自景,一下子把家里留了几十年的纺车子、木梭、砖模子都抱来了。

荣堂村村史馆,展示了村史,留住了乡情乡愁,为后人存下了荣堂村发展的根。

三产业支撑荣堂经济兴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荣堂村依靠脱贫政策,在资金、技术、干部等的帮扶支持下,村里逐渐形成了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荣堂村持续走上致富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荣堂村共有农户541户、2092人。截至2017年年底,该村还有贫困户159户、499人。这样的一个中等村子,现在已经有了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耕地2666亩,其中有近1000亩已经流转给合作社。

村民通过流转耕地,每亩每年可以获得1000元的稳定收入,耕地流转后,村民又可以到合作社、扶贫车间务工,又能有一部分工资收入。这些合作社多以种植韭菜、芹菜、西瓜、药菊、葡萄为主,经济价值可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荣堂村种植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村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恒久的动力。

荣堂村另一个产业是扶贫车间。2017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荣堂村在村头建了个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建好后,迅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制衣企业。现在,扶贫车间里固定有八九十人的就业队伍。扶贫车间的建成投产,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很多原先在家里陪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的家庭主妇,现在除接送孩子、做饭时间外,可以到扶贫车间上班了!

荣堂村还有一个产业是光伏。荣堂村的光伏发电产业已经实现了并网。光伏发电站能为40户家庭每年带来稳定收入,预计每年总收益能达到24万元。

在这三大主要产业之外,荣堂村还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等途径,投资河南厚德钻石、河南华商药业、大邦养殖等公司,每年为近200户村民实现每户平均分红1000余元。

这些村里的产业,让每一户村民都受益,其中,贫困户张成富就是一个例子。张成富家有六口人,前几年,因为张成富的儿子患病致贫。现在,张成富把土地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有了固定的收益;土地流转后,他到县里务工,每个月都有薪酬收入;其儿媳妇原先在家照看孩子,不能外出,村里的扶贫车间建好后,其儿媳妇就能在接送孩子上下学之外的时间到扶贫车间上班,也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再加上其他分红收益,脱贫致富已经没有问题。

村民尚孝善蔚然已成风

进入荣堂村,就有一种孝善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沿路两边的墙壁上,均刷了白亮的粉底,隔不多远,就出现一幅二十四孝图。中国传统的孝道故事绘满整个村落,孝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濡染着村民的心灵。

今年年初,荣堂村还成立了村孝善基金理事会。

提起村里成立的孝善理事会,上了年纪的村民赞不绝口:村里这个事办得好,现在的经济状况,谁家也不愁吃穿。但孩子不逢年过节想不起给钱。现在我们村的贫困户老人,每个月都像领工资一样能领到零花钱!

今年年初,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建设、弘扬孝善文化、解决独居贫困户老人的脱贫问题,惠济乡政府倡议在全乡农村推行孝善基金活动。荣堂村委会迅速行动,成立了荣堂村孝善基金理事会。

作为子女,每个月为父母缴纳100元的孝善基金,本就是应该的。孝善基金理事会成立后,村民非常拥护,儿女缴纳孝善基金极其踊跃。

村里今年75岁的贫困户李学富,有四个孩子,村孝善基金理事会成立后,李学富每月可以领孝善基金440元(四个孩子缴纳的400元和乡财政补贴40元),另外,李学富每个月还可以领150多元的低保金和40元的分红。这样,李学富每个月都有6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老人吃菜自己种,穿衣有儿女给买,现在手里不断零花钱,小日子过得就是幸福。

孝善基金在解决贫困老人脱贫问题的同时,还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孝善基金理事会成立后,荣堂村的儿女比着孝顺,孝善文化在村子里蔚然成风。

文化广场上掀起健身潮

今年年初,荣堂村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文化广场总投资180万元,占地11亩,有舞台、各种健身器材、弈棋八角亭、篮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

文化广场建好后,村民自发地开始了健身。每天早上、傍晚,村里的篮球爱好者都会到篮球场,打篮球健身。晚上,吃过晚饭的村民会聚集到文化广场,在灯光下、音乐声里,跳起广场舞。

荣修海、荣修志这两位老兄弟,都已经50多岁了,年轻时都曾当过兵。退伍返乡后,一直忙农活忙生意,成年没有闲的时候,有时候,想锻炼一下身体,也没有场地。村里的文化广场建好后,两人经常到篮球场去打篮球。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篮球了,一打起来,还真上瘾。

荣堂村10多年前就有一个好传统,就是评选村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现在的文化广场,不但让村民有了健身场地,还为村里的评选活动提供了场地;为市里、县里的四下乡活动提供了场所。

村文化广场,不但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锻炼身体的运动场,还是村文化活动的传习所,整个村庄文明提升的重要场地。

基层富不富,关键看有没有一个好支部。荣堂村的脱贫发展也是荣堂村党支部坚强领导的结果。荣堂村党支部书记安颖,今年31岁,年富力强,有想法,有魄力,有作为,受到惠济乡党委的信任。

今年麦收期间,安颖号召全村党员成立了荣堂村党员服务队,帮助村民夏收,宣讲防火知识,访问贫困户……做了很多琐碎但温暖村民心灵的好事,树立了党员形象,深得村民们的拥护。

荣堂村的脱贫发展历程和现状,正是我市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贫困村脱贫后,经济发展更强了,村民的生活更丰富了,村支部的领导更有力了,村风更文明了,农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商丘日报》(2018年6月28日:第03版)

         
版权所有:柘城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电话:0370-6021716
网站标识码:4114240001 网站备案:豫ICP备15021526号-1 豫公网安备 411424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