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第十二届辣椒产业大会大会现场。(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柘城县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来抓,作为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计,集聚化发展主导产业,精细化改造小散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作用,让产业“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照亮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取得了显著效果。2017年8月,商丘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柘城县召开。
依托主导产业
小辣椒带动2.8万人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柘城县全力擦亮“中国三樱椒之乡”这一金字招牌,制定了《“柘城三樱椒”生产种植技术标准化体系》。去年,春海辣椒、北科种业等12家辣椒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2017年9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柘城举办。今年,第十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将继续在柘城县举办。目前,柘城辣椒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和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辣椒交易量50余万吨,交易额60亿元左右,出口创汇2600余万美元,形成了“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球”的经营格局,确立了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中心和价格风向标的地位。
依托辣椒产业,柘城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辣椒技术服务体系,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种植辣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辣椒的,由财政每亩给予300元补贴;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种植辣椒的,每亩给予100元补贴。政府出资为贫困户种植的辣椒投保,每亩根据损失情况可赔付160元至1600元,让贫困群众在种椒路上“零风险”。截至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3万多亩。辣椒专业种植村发展到156个,建立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辣椒行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25家。建设60座冷库,冷藏量达到10万吨,年加工量达10万吨。
柘城县创新扶贫模式,多种途径为群众增收。一是推行“辣椒股份”模式。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把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辣椒种植,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稳定增收。起台镇史老家村流转耕地1400亩,其中贫困户耕地580亩,建立辣椒扶贫基地,贫困户收入多样化,实现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年终分红的增收模式,入社的116户贫困户当年即脱贫。二是推行“协会+冷库+订单”模式。县乡两级辣椒协会组织贫困户种植辣椒;把辣椒存入冷库,调节供给,减损增效;企业与农户常年签订辣椒订单30万亩,带动贫困群众1.9万人稳定增收。三是推行“企业+贫困户”模式。辣德鲜食品、恒星食品等10多家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带动贫困群众1634人就业。四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引领村民组建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销售服务,带动贫困群众3600多人发展辣椒生产。
截至目前,柘城县全县辣椒产业共带动2.8万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
改造小散产业
多方精细化发力促进贫困户增收
用好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创业增收。通过实施种植养殖和服装、饰品、LED灯泡、辣椒深加工、手工活等特色加工产业的技能培训,有效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了贫困群众创业发展空间和增收渠道。例如,申桥乡孙庙村娜娜饰品加工厂,先后举办三期饰品加工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240多人, 在全乡11个行政村设立了代理加工点,吸纳本村或邻村的30多个贫困家庭的70多人从事饰品加工,居家加工工人月平均工资1200元以上, 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挣钱创收、脱贫致富。
用好扶贫加工车间促进群众家门口上班增收。柘城县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社会融资三种扶贫车间建设方式,建设144个扶贫车间,实现142个贫困村扶贫加工企业全覆盖,带动8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有3156人,每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带贫增收成效显著。2017年7月,柘城县获得河南省“巧媳妇精准扶贫工程示范县”荣誉称号。
用好“以富带贫”这一活动促进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柘城县充分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全面挖掘攻坚潜力,进一步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大力开展“以富带贫”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引导有帮扶意愿的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经营主体,同本村或临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对子,以安置就业的形式进行精准结对帮扶。这一形式有效解决了未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打造产业格局
因地制宜形成产业集群带动脱贫
柘城县指导鼓励各乡镇结合本地种植养殖传统和自然资源优势,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提升一、二、三产业带富效能。截至目前,全县形成了“四区六带”产业扶贫格局。“四区”即:“南果区北辣区西牛区东鸭区”。县城南部乡镇种植林果2.3万亩,形成“十里桃花、千亩果园、万亩瓜田”。今年全县种植8424温室西瓜1.5万余亩,目前已经上市,价格在2元左右,可使630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左右。黄金桃、泰国香梨、红富士苹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北部乡镇种植三樱椒面积达23万亩、韭菜大蒜10万亩,西部乡镇有养殖肉牛、育肥猪、蛋鸡126家养殖合作社,东部乡镇养殖鸡鸭鹅150余万只,每年可带动7000余户2万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六带”即:以辣椒、大蒜、韭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以温室大棚、农产品冷藏等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带,以梨、葡萄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带,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产业带,以服装、金刚石、LED灯泡为主的特色加工产业带,以及光伏电站产业带。在光伏产业方面,全县共建设142个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全县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3400万余元。每年可通过把收益转化为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帮扶全县5672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商丘日报》(2018年6月21日:柘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