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河南政府网 商丘政府网
公共服务
 
电商服务 首页 > 公共服务 > 电商服务
柘城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方案(试行)
文章来源: 电商办 发布者:郭舒溢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8-01-15 17:04:47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还是以个体生产或者小部分承包为主,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程度低,需求内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社会各界参与其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使农民提高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程度,进而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一、农业产品基本情况

柘城资源丰富,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粮种植面积1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柘城三樱椒享誉全国,是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被誉为中国三樱椒之乡,同时还享有“胡芹之乡”“泡桐之乡”“烟草之乡”的美誉。三樱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达2.4万吨; 大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达24万吨以上; 韭菜种植面积达1万亩,总产量达3万吨; 芹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达4万吨。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丰富,春海辣椒、慧杰香油、中华胡芹、垛子羊肉、三园调味品、白师傅清真食品等产品特色鲜明。拥有优质粮油、现代畜牧、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两杂制种、优质棉花、食用菌等产品。

二、农村产品网货化措施

农产品网络销售即为农产品的运营推广,主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通过对柘城县县情的充分挖掘,为区域品牌进行命名、标识设计、应用系统设计、品牌故事塑造等;第二个层次是品牌推广阶段,充分利用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推广;第三个层次是经营层面开展柘城县农产品的全网络营销。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由于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差,共享程度低,这样不仅加大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难度,还影响了农民对信息的全面接收。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协调各部门、各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从而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充实信息传播内容,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上网设施设备、降低上网成本是推进网络营销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前提条件。制定、落实“电商知识下乡”政策,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

2.构建网络营销平台。积极落实商务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政策,以现有的新农村网商为基础在全县建立全面覆盖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自身网站建设,实现与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有效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营销活动,如网上订购、网上调研、网上新产品开发、网上分销、网上服务等,充分发挥网站优势,使网站成为农业企业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窗口和农户连接市场的新通道。

()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队伍建设。

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文化素质不高,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的情况,普及网络知识,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建立农村技术培训班,为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网络技术、商务技术、营销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水平,切实提高农户信息意识以及信息分析使用的能力。培养大量从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技术人才,组建一支由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市场信息员等相关方面人员组成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信息服务队伍,使农民能够及时、便捷、经济、准确的获取农业生产信息、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全县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加强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现代农业的进程。首先,县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吸引涉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中来;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电信运营主体的作用,加大合作力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报刊等媒体,拓宽农业信息发布渠道;此外,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保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1.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完整的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安全体系,打消民众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疑虑,规范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双方的行为,使农产品网络营销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平台。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诚信行业的监管,营销网络诚信氛围。在各乡镇设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协会,提高农民从事网络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让其成为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真正主体。

2.加强营销宣传力度。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使农产品营销主体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和获取及时的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积极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模范试点建设,形成强有力示范效应,引导农产品营销主体进行网络营销。

()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对农产品运输设备的投入,加强公路建设;建立大型的、专业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集中运输,做到物流畅通及时。农产品物流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内外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面的成果,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引进第三方物流,吸收其在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共担风险,整合全县农产品供应链。此外,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性,发展特殊的运输技术。

    三、实施电商网络扶贫

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创建了集销售、培训、仓储、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目前,入驻电商企业40多家,建成了贫困村村级淘宝服务站120多个,推出了无抵押纯信用的“旺农贷”互联网银行业务,为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便利网上购物,帮助贫困户种养创业提供了梦想的舞台。目前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1656户、4942人。

(一)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推进电商扶贫工程。按照“五个一批”脱贫工程,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扶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结合这一政策,推进电商扶贫工程,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真正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的。

(二)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培育特色品牌。依托三樱椒、大蒜、胡芹和肉食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农产品进城,跨境电子商务为主线,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物流快递服务、仓储、产业联盟、产业基地、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业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增强贫困户对接市场能力。构建电子商务产业体系,通过物流配送、品牌包装,加快电子商务市场对接,解决农产品售卖等问题,使农产品营销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

(三)加大贫困村致富能人电商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我们加大了对现有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在管理和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在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实践中起好带头作用;其次,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为了更好的解决贫困村脱贫致富,对贫困村致富能人进行电商业务知识培训,熟悉业务知识,为农产品销出去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组织开展贫困村业务知识培训22场,培训人员441人。

(四)加大与扶贫项目合作力度。积极磋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与电商“旺农贷”业务合作,真正形成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资金支持平台。贫困村马庄村返乡创业女青年王茜利用村淘服务站,为本村楚德千等12户村民提供了105万元的无抵押、纯信用“旺农贷”资金,村民通过“旺农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为贫困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解决贫困户在农产品销售中资金短缺的问题。该村5户贫困户猪肉食品在网上进行了销售,效益可观,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农产品网上销售实现了脱贫致富。

(五)加大农产品与电商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宣传搞好服务,介绍贫困村特色农产品。传统食品“白家麻片”通过在“互想商城”上线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贫困村三樱椒、大蒜、胡芹等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划、品牌包装、宣传推广、销售、物流等工作力度,积极促进网上销售。

四、建立农村产品品牌促进、质量保障、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一个与地区的产业及特色分不开,是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某一优势产业,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它代表着区域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是区域内产业个体特色的反应载体,这种特色往往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而成为区域优势。完成柘城县区域品牌的开发,打造具有柘城县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实时可靠的质量信息,也能够为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化提升和农产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提供系统性保障,更能够为县域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通过深入考察和调研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总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具体做法,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农村产品品牌促进体系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一个与地区的产业及特色分不开,是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某一优势产业,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它代表着区域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是区域内产业个体特色的反应载体,这种特色往往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而成为区域优势。完成柘城县区域品牌的开发,打造具有柘城县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全县积极创建名牌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尽心尽职为品牌培育“铺路搭桥”,努力营造“创建名牌,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就需要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是创建品牌的前提。当务之急,一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促进规模企业早出名牌、多出名牌;二要外联内合,一方面通过采取贴牌生产方式,加强与省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学习他们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产业链企业,抱起团来创名牌。 

3.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体系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食品安全和质量是农产品品牌的生命线。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企业要把质量管理和标志管理贯穿始终,用严格的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信誉,以优良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把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列入品牌创建重点,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和实施原产地保护。同时要积极运用商标来保护自己、扩大市场份额,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道路。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5.注重品牌整合,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重视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

(二)建立质量保障、安全追溯体系。电子商务只是一种思维与形式.农产品销售的好与坏.更主要在于产品本身及产品本身所承载的价值.提高农产品自身质量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凸显,农产品面临国际竞争.这又对农产品自身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对农产品的科学生产、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在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管理、标准生产。方能确保质量,为配合国际贸易开展.企业与农户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对农产品进行等级化划分.便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这不仅有利于电子商务活动中产品的识别与交易.而且有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尽早与国际接轨。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设立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人员和检测专职人员,在村级设立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明确各级监管和检测人员职责,落实编制人员、办公场所和日常经费,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形成监管、检测长效机制,稳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监管体系。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广长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统防统治减少农业污染源对环境影响。以蔬菜为重点,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等用药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加大“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强化用药执法检查,完善种、养殖业档案,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形成监管工作常态化。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监管、检测设备、产品检测和质量安全列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经费每年呈一定比例的增长。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有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严把“三品一标”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认证审核,提升农产品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大证后监管、证后抽检力度,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确保柘城县认证农产品质量。

5.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制度,实现柘城县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局面。认真落实种植、养殖业生产档案记录和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全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步伐,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的生产方式。

6.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各级监测人员的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对基层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柘城县人民政府

                              2016月5月16日

审核人:孙鹏

         
版权所有:柘城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电话:0370-6021716
网站标识码:4114240001 网站备案:豫ICP备15021526号-1 豫公网安备 41142402000535号